美术学院摄影、雕塑专业2023、2024级师生赴桂林、三江开展课程采风实践
2025年10月13日至19日,美术学院摄影专业2023级55名同学与雕塑专业26名同学在副院长殷声、摄影教研室副主任李伟民、李念平教授及雕塑教研室秘书林盼鑫的带领下,前往桂林象鼻山、龙脊梯田及三江程阳八寨,圆满完成了为期七天的《专业素材采集》《专业采风》课程集中实践教学。
《专业素材采集》是摄影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必修课程,旨在通过实地
《专业采风》课程通过户外实践的方式引导雕塑专业学生深入生活,从民族风俗与人文建筑中汲取灵感,萃取其形式美规律并融入雕塑创作中。并打通课堂理论与户外实景,让学生在自然与文化的双重肌理中探寻创作本源,从而提升审美水平与专业创作能力。
在龙脊梯田,师生们抵达当晚,李念平教授即结合自身丰富的创作经验,为摄影专业同学们讲解了龙脊梯田的拍摄要点与采风心得,为本次摄影专业采风拍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龙脊梯田的曲线如大地的年轮,从山脚蜿蜒至云端,层层叠叠间藏着先民与自然共生的智慧。雕塑专业师生们俯身丈量田埂的弧度,触摸泥土的温润质感,将梯田的韵律、稻浪的起伏转化为雕塑语言的构想 。
尽管采风过程中天公不作美,下起淅沥小雨,但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同学们依然坚持攀登至观景台,留下了珍贵的雨中合影,展现了不畏艰难、专注实践的专业精神。
当晚,老师们在驻地民宿对摄影专业同学们当日拍摄的素材进行了集中点评与指导,实现了“拍摄—指导—改进”的教学闭环。
龙脊梯田的民宿院里,融融灯光下,林盼鑫老师正为同学们逐一评讲速写。既肯定大家对生动素材的敏锐捕捉,又直指线条、构图、神态与光影中的可塑之处,为同学们明晰了进阶路径,夯实了未来雕塑创作的根基。
在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三江程阳八寨,采风活动迎来了意想不到的精彩。同学们有幸偶遇了侗族传统的“结婚回门礼”,大家迅速调整拍摄计划,用镜头敏锐地捕捉了这一极具文化价值的民俗场景,真实记录了侗族婚俗的独特魅力。
部分同学还穿上侗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服饰,积极参与当地举办的篝火晚会,在与当地居民的亲切互动中,不仅拍摄了生动的人文素材,更深刻体验了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共情。
同学们在七天的行程中,共同沉浸于龙脊梯田的自然雄奇与侗寨苗乡的人文底蕴。无论是通过镜头捕捉瞬间,还是借由速写凝练观察,其核心都是对形式美规律的探寻与视觉语言的磨砺。同学们在真实的场景中锻炼了专业眼光,提升了构图、光影等核心素养,更深刻理解了艺术作为视觉语言的力量,夯实了用影像与雕塑叙事、传承文化的创作根基。
此次采风活动,是美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育人的生动体现。成功地将课堂延伸到广阔的天地之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提升了专业技能与美学素养,为培养具有扎实功底、开阔视野和人文情怀的高素质摄影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李伟民 摄)